275章紧急收容,大迁移-《休闲的我竟成了老祖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顾恪只能出手,通过秘境中转,将北漠最冷所在的城池百姓搬迁到了南野。

    原地安置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一旦气温继续降下去,除了拥有福地的城池,北漠的所有城池百姓都必须迁走。

    今年大武粮食大范围减产、绝收,一庭三国皆自顾不暇,根本没余力为北漠持续输血。

    搬迁的最大好处,是无需担心北漠百姓在南野国被冻到。

    气温骤降的南野国降个十来度,也比北漠往年的冬季暖和,不用花费大量资源去救助他们。

    真正麻烦的是中庭北部。

    这里以往就聚集了大量从北漠迁移来的百姓,人口数量和密度远胜北漠城池,搬迁难度高出几十倍不止。

    即便有顾恪用秘境中转,那也得他们自己赶到最近的福地城池。

    相距几百里的城池还好,如今全民练武的百姓带上全副家当,辛苦个十天半月,总能磨蹭过去。

    可相距上千里,乃至几千里的城池百姓就麻烦了,保守估计也要两三个月时间。

    那时最冷的小寒大寒到来,他们却在路上,一个不好全家冻死路上都不稀奇。

    但这百姓数量实在太多了。

    之前就说过,北漠是四国人口最少的一个,那也是破了百亿的。

    经过数十年或大或小的迁移,一小半都在大武北部,也是此次遭遇天气巨变的重灾区。

    几十亿人口的大迁移,放在上一世都没谁敢打包票的。

    顾恪又不是键盘侠,不可能把他们当成策略游戏里的居民数字,以为点点鼠标就能搞定一切。

    事实上,如此规模的大迁移考验的就是基层组织保障能力,没甚额外有效的办法。

    他只能让北漠、中庭官府的“友好人士”全力以赴,提供基本保障,辅助完成迁移。

    这对两国也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

    要知道,任何时候百姓手里的存储的那点粮食物资,都肯定不如统治阶层多。

    人没吃没穿,更是甚么都干得出来,到时候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就是他们这些狗大户。

    以现在大武百姓的平均实力水准,没武尊当靠山的势力,根本不敢保证安全。

    即便武尊也只能保证治下几个重要城池的安稳,稍微小一些的也没办法。

    武尊是最顶层,不是看门老大爷,让他们兢兢业业下乡当治安员?那这武尊不特么白当了。

    所以官府和地方门阀、势力都很清楚。

    现在每送走一批人,就能为治下减少一批潜在暴民。

    加上有仙山帮忙送人去南野,那总有机会将这种危险消弭在萌芽状态。

    至少现在百姓们普遍手里还有粮,最少的都能支撑一两个月。

    百姓到了南野之后怎么办?那是仙山的问题。

    北漠和中庭官府没那能力,更没那心情操心这事。

    事实上,不少中底层小家族、势力反应最快,第一时间就组织人手,带头迁移去南野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的地盘和利益全在当地,离开必然元气大伤。

    可一旦北方继续降温,明年种不出粮食,那留在家乡也毫无意义。

    不然西荒那么多山区和荒原怎么没人去占据?养不活人的地盘占来干嘛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南野国绝对是以后大武气温最高的地域。

    若在那里都种不出粮食,其它地方更没机会。

    所以,这些中底层的小家族、势力果断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,迅速南下。

    真等那些大门阀、势力行动起来,好地盘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。

    这批人的高效率对大迁移也有不少好处。

    毕竟他们几乎都是本地人,涉及各种小商铺、饭店、杂货店等等底层行业。

    像一个小家族的家主,通过手下的管事、掌柜,就能操控管理它们。

    这个体系一共也就“家主→管事→伙计”这三层。

    伙计便是最普通的城池小老百姓,时不时都能见到家主这个“大老板”,问候一声好。

    这种小家族、势力搬迁,大多不用一天就能传到伙计耳中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